前段时间小编去了国家博物馆,一组在七十年前的开国大典上用过的实物一同展出。
除了包括《开国大典》原画在内的13幅美术作品外,在展厅内还展出了20余件套珍贵的历史文物文献,这其中就包括曾经在开国大典上使用过的国旗、礼炮等物。
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随后亲手按下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这次展览上展出了这面五星红旗的原物并且完全展开,之前小编曾经在瑞蚨祥的展室见过这面国旗的复制品,也听到过很多关于制作这面超大国旗的故事,这回总算见到实物了。
这是开国大典上鸣放28响礼炮时用过的礼炮,关于当时的礼炮数量有两种说法,有说54门的,也有说共有门的,据国博人员介绍,在开国大典所用的礼炮应该是门,其中使用54门,备用54门,如今保存下来的只有2门,这次均出现在展览上。
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就是当时主席用过的话筒扩音器,如今在很多影视资料和老照片上都可以见到这个话筒,这些实物不仅见证了那个难忘的历史时刻,如今也都成为了珍贵的历史文物。
新中国成立后就在天安门城楼上开始悬挂大红灯笼,在10根红廊柱中间共悬挂有8盏灯笼,每个灯笼高2.23米,直径2.56米,最初的灯笼完全是由老手工艺人靠手工扎制而成,直到年新中国成立45周年时这八个竹制灯笼才被新型灯笼所代替,被替换下来的东一号和西一号两个灯笼被国博收藏。
在这次展览上还展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这枚国玺为方形圆柄,印面边长9厘米、章体厚2.5厘米、柄长10.9厘米,铜胎铸字,宋体印文字迹隽秀清晰、美观大气。
看实物的好处就是可以前后左右仔仔细细地把所有细节看个清楚,在这枚国玺的背后也有刻字,一侧刻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另一侧落款是年11月1日第一号。
除了这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外,展览上还展出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各部门印章以及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大使馆印章。
这件木质国徽是当年在城楼上曾经悬挂过的,后来才换成金属的。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在年9月下旬举行的政协全体会上,只通过了国旗方案和国歌词谱,国徽是在第二年才公布的,因此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并没有悬挂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麦稻穗、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的底子及垂绶为红色。
另外,在展览中还有第一版的国歌唱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签名册,以及建国前后出版的报纸等文物文献,最早的中央人民政府的木牌也成了很多观众纷纷留影的背景。
从木牌背后可以看出这块木板是拼接而成的,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建国之初各方面的条件还是十分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