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美国总统里根率先提出空间站计划,企图在与苏联的航天竞争中取得优势,但是伴随着苏联的解体,为了防止其航天技术四处扩散利用苏联遗留下来的成果,美国航天局向刚刚成立的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抛出橄榄枝,两者一拍即合计划共建国际空间站,并且吸纳了日本,欧盟等成员的加入。
年以美俄为首的16个国家完成了国际空间站的总体设计,年11月国家空间站正式发射入轨,在空间站的所有成员中并没有来自中国的航天机构,不管是将我国拒之门外还是防止技术外流等说法,可以肯定的是迄今为止美国对中国航天一直是全方位的封锁。
中美航天领域的合作更是不存在,而这个全方位的封锁始于年美国出台的拨款法案,里面有两条明确限制,一是美国航天部门不得使用联邦资金与我国进行任何方式的合作。
二是美国宇航局不得接待来自我国相关部门的人员访问,这就意味着即使现在我国有能力造出空间站的舱段,也不能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双发之间的航天合作彻底被堵死。
任何含有美国零件的商业卫星都不能交由中国发射,就在美国招揽各国共建国际空间站将我们拒之门外时,年9月我国正式布局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计划。
第一步是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第二部实现载人飞船与空间飞行器的对接,第三部便是建造发射载人空间站,这便是天宫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计划不是一撮而就的,从年至现在我国已经准备了20多年。
人类空间在的发展其实共经历了四代,年苏联发射的礼炮一号,年美国发射的天空实验室以及我国的天宫一号都是第一代空间站,这些空间站本质上是实验飞行器,仅设置了一个对接口,每次仅能对接一艘飞船,像天宫一号承担的便是验证飞船对接,太空行走和长期在轨运行等任务,为日后中国空间站的运行打下基础。
从年开始苏联相继发了礼炮6,7号,这些飞船的对接口增加至两个,可以与两艘飞船对接,而且实现了长期驻留这便是第二代空间站。
第一代和第二代空间站都是弹体结构,而从第三代开始空间站开始衍生出积木式和桁架式,外边上开始接近如今国际空间站的雏形。
第三代空间站也是我国天宫空间站的设计方案,这一代空间站可以模块化组装所以也叫积木式。
我国天宫空间站便是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室和一个光学舱组成,留有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的对接口,核心舱设置有备用接口根据需求随时可以进一步升级。
在国际空间站运行之前当时最为成熟的空间站是苏联组建发射的和平号,也是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是第四代空间站前最为重要的空间站,它先后与31艘联盟载人飞船和62艘进步号货运飞船对接,容纳了来自12个国家超过名宇航员。
第三代空间站基本上可以实现大部分的航天研究和空间科学,功能足够强大,在和平号寿命到期陨落后,如今仅存的国际空间站便是第四代空间站,作为两个超级航天大国及十几个航天强国的技术结晶,国际空间站在结构和功能上更为复杂,主要是采用大型的桁架式结构。
我国首个空间站天宫号基本上可以满足我国所需的功能,按照计划天宫号空间站将于年至年左右建成升空,其中空间站的四大舱室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神舟载人飞船将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升天。
中国载人航天总师在第四届中国人因工程论坛上披露,天宫空间站将于年完成并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