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北寒
二月份的江西,总是与北方迥异的。这里阴雨连绵,一切都湿漉漉的,好像泡在了水缸了一样。湿湿的,粘粘的,冷冷的,似乎到处都透着发霉的样子。
也因这些雨水,所以墙角跟的青苔和蕨类植物,即便是在冬春交界之际也一样绿油油的,这也为古村带来了独特的视觉气质。
渼陂古村坐落在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为南宋初年从陕西夏阳迁徙至此,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整个村庄山环水绕、风景优美、民风纯朴、天然形胜。渼陂?怎么读?我是这样读的,[měibēi]。至于对不对,我也实在说不好。
在古村里有一条小河叫渼水,而陂就是河岸的意思,也就是说在渼水岸边的一个洲头。有一种“人人塘边忙浣洗,家家门前流清泉”的纯朴淡然的乡村生活意境。
当地导游介绍,美陂古村以明清建筑为基础,融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
村子八卦巷通,水塘环绕,保存完整的明清赣派建筑有栋,有民居、祠堂、书院、义仓、牌坊、楼阁、店铺、码头、教堂、革命旧居旧址等。
虽然是古村,但村子里如今依旧有当地人居住。整个村子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完全看不到过分商业化的影子。如今,在古村保存完好的店铺有家。
深入村内,经过一番探查,你会发现这些古建筑的门楣、藻井、窗棂、门柱、影壁、山墙,或为书画,或为雕刻,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反映出不同的时代风貌和不同主人的理想情趣。
经过游览,你会发展渼陂古村处于山水环抱之中,东有芗峰西有象岭,南有瑶山北有富水,而且村内布有八卦巷道,村边辟有28口水塘环绕而列,可谓布局合理风水极佳。
村内的建筑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尤其是古街中的万寿宫,曾是江西乡村最大的一座万寿宫,在古时曾被称为“小南京”,当时享有“天不夜”、“月常明”之盛况。万寿宫正门前的地面上,还筑有一枚铜钱图案,寓有兴旺发达、财源滚滚之意。
上世纪30年代,革命的火种播撒在赣、闽、浙等地,吉安被发展为红色革命根据地,漢陂村一带成为革命先辈们活跃的地方。
随着二七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先后设立了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四位共和国的将军从这里走出,毛泽东、曾山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在此留下了革命足迹。
连理樟”也叫“夫妻村”,已有年以上的历史。
在渼陂古村,有过“下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过后,还要再来一次“回锅”。正可谓,不过完二月二不算过完年。当地人说,正月十五是上元宵节,那么二元二之前的二月初一是“下元宵节”。
可惜,今年因为疫情,估计这些场景是看不到了。看不到不要紧,我们可以看以前的盛大场景。也不妨碍,我们用文字和图片云旅行。
这一天当地人会身着盛装,一起参加各家族里的集体活动。有舞龙的,舞狮的,有踩高跷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民俗表演……当天人潮鼎沸,好不热闹。
夜间,在梁氏宗祠前的广场,锣鼓喧天,礼炮齐鸣,村子里在这里举行“下元宵节”狂欢。这是他们新年里最后的狂欢日,过完二月二,彼此该干嘛还得干嘛去,要收心开始正式忙了。
在渼陂,去祠堂里吃当地农家菜,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偌大的祠堂里摆下好几十张桌子,大家一起吃当地饭的场面,热闹而又温馨。
当然,游客来此可购买餐票,凭餐票对应着桌号吃饭,尽管祠堂内十分拥挤,但这丝毫不妨碍大家欢声笑语。
蒸腊肉,炒竹笋,辣炒牛肉,蒿子粑粑、红烧肉、烧豆腐,还有一些当地时蔬小菜等等,都很下饭。最值得一提的是,祠堂里自酿的米酒。米酒度数不高,味道也略甜,不过却容易醉人,推杯(碗)间,不知不觉就喝的过量了。
出来方便时,风一吹就开始眩晕,稍不留神就会栽倒,这这便是传说中的“见风倒”。此外,在祠堂里吃米饭,也挺有意思。在祠堂天的井边上有几个大木桶,米饭就在里面,吃多少看你的需要。不过,我总感觉这里的米饭太硬,口感不是很好。
tips: